西北師大田河教授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近日,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公布,西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田河教授作為首席專家申報的“秦漢地方行政簡牘資料整理與研究”(23&ZD244)獲準立項,是我校“簡牘學”一流學科建設取得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郡縣治,天下安。通過高效的地方行政運作來實現對基層社會的全面治理,是歷代政治家總結出的治國理政經驗。秦漢時期,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成為中國古代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制度。其后兩千多年來,郡縣行政一直是維系國家統一、促進民族融合、保障文明延續的主要制度基石。但關于秦漢郡縣行政初創時代的具體情況,《史記》及兩《漢書》等典籍中并無系統記述。近百余年來,以地方行政文書為主的簡牘資料不斷出土,大大彌補了傳世文獻的不足。
該項目擬對全國各地所出近三十萬枚秦漢簡牘進行全面、細致的梳理,輯錄出其中與地方郡縣行政機構、官僚制度、運行機制以及郡縣政權與地方社會互動密切相關的基本史料,并對其進行分類匯注。在此基礎上展開深入研究,著力點放在如下四個方面:(1)全面揭示秦漢時期郡、縣、鄉三級行政機構職能的演變過程,以及郡縣屬吏設置的制度化、科層化發展軌跡。(2)深入了解秦漢郡縣官吏的辟除制度、長官與屬吏的關系、佐官在實際行政運行中的作用,以及低級屬吏參與具體政治活動的情況。(3)細致描繪秦漢地方行政運轉過程中政令傳達、信息溝通、徭役征發、財物管理等方面的真實狀貌,以及朝臣、宦官、豪強等各方面勢力對地方行政的干預與影響。(4)認真研究秦漢中央政府與郡縣政權、郡縣官僚與地方勢力、縣鄉組織與基層社會的互動關系,特別是縣鄉機構通過戶籍、徭役等形式對編戶齊民的控制,以及縣鄉三老、孝弟力田對基層社會的影響。
課題組擬采用文獻輯錄與“二次整理”相結合的方法,分類匯集、點校注釋相關文獻資料,最終形成題為《秦漢簡牘地方行政史料分類匯注》的資料整理成果(約100萬字),為后續具體研究提供堅實可靠的文本。擬采用個案分析與宏觀研究相結合、靜態研究與動態觀察相結合、制度史研究與社會史研究相結合、歷史研究和現實關照相結合等方法,對上述四個重點方向進行深入研究,最終形成《簡牘所見秦漢地方行政機構研究》《簡牘所見秦漢地方官吏管理研究》《簡牘所見秦漢地方行政運行機制研究》及《簡牘所見郡縣體制下秦漢中央與地方社會的互動》系列研究專著(每部約25萬字),以期全面揭示秦漢郡縣行政的結構布局與運行實效,深入探究秦漢強盛王朝形成背后的地方行政因素。本課題的深入開展,將對秦漢地方行政史的研究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課題組負責人及骨干成員主要由南開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信陽師范大學、南陽師范學院、甘肅簡牘博物館、蘭州城市學院及西北師范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