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另类 ,韩国做爰无遮A片免费看_720完整版观看

欄目圖片

融媒師大

當前位置:首頁  融媒師大  新聞

【蘭州晨報】中外游記 重摹百年前的西北

 

相關書籍

 

 

孫強

 

    生活在西北大地上,你知道百年前的西北是什么樣子嗎?你知道百年前的人們對西北又是什么印象嗎?
    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孫強最近開始了自己的新課題——《晚清民國時期中外行記中的西北形象研究》,已立項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這是學者們的追問,也是西北人共同的追問。
    A 游記中的“西北角”
    晚清民國時期的北京、上海是什么樣?對于大多數人并不陌生。
    有太多太多的作家用自己的筆墨描繪了百年前的激蕩,足跡留在大江南北。魯迅、李大釗、老舍、錢鐘書等作家筆下,有新北京的風起云涌,也有老北京的街巷生活;上海的張愛玲、張恨水寫盡滬上繁華、人情冷暖;蕭紅寫黑龍江的呼蘭河、巴金寫成都的家、春、秋,冰心寫重慶的小桔燈,沈從文的《邊城》讓湘西小鎮至今游人蜂擁。
    新文化的種子逐漸蔓延,撒向全國,經典被無數人誦讀,留在一代代人心中。
    而彼時的西北是什么樣?沒有多少人能給出準確的描述。那時相片還不普及,也沒有電影電視,一個地方,留給后世人的印象,大多是人們筆下的描述、故事里的背景。
    作為地地道道的西北人,在西北師范大學研究了十余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孫強說:“西北文學在晚清民國時期發展相對遲滯,沒有轟動一時的作家和作品出現,在那個時候,西部是個什么狀況?從人們熟知的文學作品中很難看出西北的風物特征?!?/span>
    為此,孫強專門做了“西北地區新文學發生史”研究,重點研究“五四運動”之后文學在西北的影響。在發掘資料的過程中,孫強發現,盡管西北缺少小說等文學作品的表現,但晚清民國時期,有關于西北的游記、行記卻大量存在,老舍、茅盾、蕭軍、顧頡剛、張恨水等作家都來過甘肅,還留下了許多游記,真實記錄了當時的西北風貌。
    晚清至民國時期,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西北地區的關注與日俱增。民國時期,也曾有過西部開發的討論,很多名人前來西部考察。
    孫強說,那個時期,來西北并留下大量游記的作者有三類。第一類,是晚清、民國初年的外國探險家、記者,包括掠走大量文物的斯坦因、伯希和,以及寫出了《西行漫記》的斯諾等人;第二類則是在甘肅等地任職的官員,以及政府派出的考察人員;第三類就是人們熟知的名人、作家的西行游記,包括范長江的《中國的西北角》等。
    此外,當時還有許多專門研究西部的刊物,例如《西北雜志》、《新亞細亞》等?!坝绕湓跂|北、華北等地淪陷后,主流媒體對西北的關注非常高,超乎我們的想象?!睂O強在研究中發現,關于西北的討論很多,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資料。
    這些紀行文字包括游記、日記、通訊等各種文體形式,內容涉及自然、經濟、政治、宗教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對西北地區的自然景觀、風俗習慣、社會風貌等都有詳細的描述。
    “晚清民國時期的中外西北行記,是一個重要的文學文化現象,現代文學除鄉土中國、都市生活之外,還有遙遠的邊疆。對西北行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國現代歷史進程中現代文學領域處于缺席狀態的邊疆話語。”
    孫強開始進行《晚清民國時期中外行記中的西北形象研究》課題的研究,他認為,在目前“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對中外行記中西北形象的分析和闡釋,對于當下的西部文化發展和邊疆問題也有一定的借鑒和反思意義。
    B 中外旅人看甘肅
    在零散的西北行記資料中,有許多關于甘肅以及蘭州的描述,為如今人們窺望百年前的甘肅留下了輪廓,也讓人們感受到了這百年間的滄桑變化。
    英國的斯坦因在《西域考古記》中記錄了敦煌的發現:“道士自被我們開導以后,于是耐心地將卷子一捆又一捆抱了出來,他的熱心之真假姑且不論管,不過在卷子里面又發現許多西藏文寫本,有長卷也有整包的……千佛洞所得繪畫在研究遠東美術上之所以有大價值,乃由于這些繪畫是西元后第七世紀到第十世紀唐代的遺物,那時正是中國美術最有權威的時期。當時流行的佛教畫以前又很少有真正可靠的標本遺留下來。”
    光緒年間的進士裴景福在《河海昆侖錄》中描述了涼州(今武威)的繁榮:“街道寬二三丈,仿佛京師,城周圍九里,滿城圍六里。有人夸言:西方美人,關內惟涼州,關外唯敦煌……貿易藥材為多,自秦州來扎莊,分運出關,故物繁而價亦廉?!?/span>
    他還在此留下兩首《涼州》詩,其一為:“人生天地一蜉蝣,南北馳驅類馬牛。熱宦安能離火宅,冷人只合住涼州。祁連山下風吹面,古浪城邊雪打頭。夜半酒醒聞畫角,曉看寒色上貂裘。”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經興起一股西北考察潮, “中國第一女飛行員”林鵬俠來考察時,寫下了《西北行》,其中有一節為《石油之威權》,寫道:“此去西行約三百里,為玉門縣,產石油甚美……東西各國專家往調查者趾相接,可知外人垂涎之程度?!彼诩斡P找一回族人做了一襲中山裝,“手工頗佳,不亞于漢匠?!?/span>
    著名的地質學家楊鐘健在《西北的剖面》中寫道酒泉的見聞:“車到之際,照例有許多村人圍看,鄉下農夫對我們一種和藹可親的神氣,令人難忘?!?/span>
    1934年,張恨水受當時四五家報社委托,專程從鄭州來到西安、蘭州,歷時兩月時間,歸來后發表了《西游小記》記錄了此次行程,其中有大段關于蘭州的描述,詳細有趣。
    張恨水說甘肅的“氣候可愛”,“我在新出的一本地圖上,看那說明上說甘肅的天氣冬天極冷,夏天極熱,熱到沸點上下,這都錯了。甘肅的中部和東部,氣候非常好的。冬天雖冷,不過日子長一點,還不像長城以外那樣厲害。至于夏天,根本就不熱。我是端午前三天離開蘭州的,滿城人都穿的是夾衣,早上還非加棉不可,這比東南哪個避暑的地方都好?!?/span>
    “蘭州城里,比較像樣一點的旅館,共有國民飯店等八家。其中只有兩家預備有被褥出租,好在向蘭州來的人,都是帶有鋪蓋的,這倒沒有多大問題。最貴的房間,一元錢上下,不帶伙食。其次幾毛錢的,也勉強可住。房間里除床或炕而外,只有木頭桌椅,但多數有電燈。旅館都在城里省府附近,容易打聽。西北人樸實,蘭州人尤其干脆,旅館商人沒有什么訛詐人的事情,旅客可以放心?!?/span>
    他提到了當時蘭州的名肴“烤乳豬、黃河鴿子魚”,如今這兩道菜早已失傳。
    他還提到了蘭州的醉瓜、軟兒梨?!氨镜赜幸环N瓜,只二斤重,水像蜜糖一樣,而且還帶了清香。有一種醉梨(即軟兒梨),瓤軟化了,喝起來像甜酒一般,只可惜我來早了兩月,不曾嘗到?!?/span>
    C 西北形象百年流變
    這些行記, 無論是域外還是國內的作者,他們都從自己的主體經驗出發,同時也因為時代的需要而被輿論不斷重敘和想象,塑造了復雜而多變的“西北形象”,形成了獨特的文學話語空間。
    孫強認為,在這些行記中,塑造出的“西北形象”與如今人們印象中的“西北形象”有相同之處,也有許多不同點。
    西方的探險家、旅行者們目的不一,以各自的方式經歷了在西部的旅程,由于文化的差異,他們對中國社會和文化充滿了誤解、污蔑、傲慢、偏見,對西北形象的塑造和傳播具有后殖民主義所謂的東方學色彩,是當時中國和西方不平等的政治和文化關系的投射。
    晚清的官員行記完成了關于“邊疆”大漠孤煙、蒼涼遼闊的想象,也為民國時期開發西北潮流開了先河。民國時期,盡管來西北的記者、作家、科學家們都有滿腔的熱情和建設西北的理想,但是當深入西北腹地的時候,“貧窮”和“愚昧”成為他們的基本判斷。
    而矛盾的是,在批評西北貧窮愚昧的同時,西北地區也被描述成為“遍地黃金”的富庶之地,激發了各種開發的理想。
    從長征到抗戰期間,范長江、斯諾以及后來者都致力于西北地區“紅色中國”的發現。西北成為大后方,被賦予了重要的國防戰略地位,對西北歷史的追溯和文化地位的考量,成為強化民族意識,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孫強計劃,經過3年時間,系統梳理晚清民國時期中外行記中西北形象的歷史流變,盡可能地呈現中外西北行記中西北形象產生、發展的歷史語境,揭示西北形象和社會歷史變遷的內在聯系。課題已經立項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得20萬元資助。
    “最終將是以一本書的方式來呈現我們的研究成果,計劃寫25萬字左右,公開出版?!睂O強希望,能對如今的西北的形象重塑有所幫助。

來源:《蘭州晨報》第A08版:特稿 時間:2017年10月16日 字數:3147

原文鏈接:中外游記 重摹百年前的西北

(編輯: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