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東干文化是絲路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9月23日蘭州訊(記者朱羿 實習記者張?zhí)罹埃?月23日,“第五屆東干語言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蘭州舉行,來自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50余位專家學者參會,就東干族語言、文化等諸多問題展開研討。
東干族系遷移到中亞的中國西北回民后裔,歷史上曾兩次遷居后逐漸定居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等國,在中亞地區(qū)目前約有14萬人,是中國在海外最大的回族群體。
西北師范大學副校長田澍說,東干族文化是絲綢之路上一種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特殊文化現(xiàn)象,也是絲綢之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代表。東干族歷史、文化、語言、民族學、人類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應該加強學術研究和梳理,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理解這一在中亞環(huán)境和“文化孤島”上頑強生根成長的中華文化。
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科學院東干文化中心主任依瑪佐夫稱,東干族與中國的回族同源,為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與中國的文化交流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胡振華表示,東干人將中國的中原文化帶到中亞,增進和延續(xù)著中國各族民眾和中亞各國人民之間的傳統(tǒng)友誼。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國杰認為,東干語具有多元性、混合性、地域性、尋根性、封閉性和獨立性等特點,它是東干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東干人如此認真地保留自己的方言土語,無比珍惜自己的母語鄉(xiāng)音,這在中國海外移民群體里是一個突出典型。他提出,跨民族研究以及方言研究,應該重視對海外移民群體的方言的研究,這是一個研究的新角度。
據(jù)悉,本屆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西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和國家語委“一帶一路”漢語普通話推廣培訓基地(西北中心)共同主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時間: 2017年09月24日 字數(shù): 733字
原文鏈接: 東干文化是絲路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
(編輯: 薛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