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西北師范大學東干留學生:探尋絲路文化 做“一帶一路”使者
中國甘肅網4月19日訊 (本網校園通訊員 劉漢能)“我可以留在這個公司工作嗎?”參觀完金川公司科技館后,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馬磊迫不及待地問甘肅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僑務處處長尹清敏,自己是否可以留在這里工作,成為“一帶一路”使者。
4月11至14日,甘肅省僑務辦公室和西北師范大學華文教育基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聯合組織來自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三個國家的180多名東干族留學生,沿著河西走廊開展文化體驗活動,觀賞雪山綠洲、大漠戈壁和丹霞地貌等自然風光,參觀嘉峪關城樓等文化遺產,學習酒泉鋼鐵公司、金川公司等現代化國有大型企業高水平的技術和管理模式。
“親一種文化,謀一方發展。這次文化之旅,不是組團游玩,是文化體驗,是東干留學生對‘娘家舅’和‘祖輩故土’的文化認同過程,更是一種驅動力,促使東干留學生成為甘肅溝通中亞各國的重要力量、成為甘肅向西開放的重要橋梁。”西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黨委書記王君朝說。
同一語言訴說異鄉親
甘肅是呈東起西,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河西走廊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點區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
“‘絲綢之路三千里’,希望通過這次文化體驗活動,你們能夠進一步了解甘肅的自然風貌、歷史文化、產業資源的特征與優勢,用你們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感,加深對甘肅的了解和認識,宣傳甘肅?!?月10日,在本次文化體驗行前培訓會上,王君朝一口陜甘腔給東干留學生做講座。
東干族是遷移到中亞的中國甘肅及陜西回族后裔,歷史上曾兩次遷居后逐漸定居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等國,是中國海外穆斯林同胞中最大的群體之一。
王君朝介紹:“東干語是東干族使用的漢語,是漢語陜甘方言在中國境外的特殊變體,東干留學生都能聽懂陜甘話,不僅交流起來方便,而且可以和他們拉近距離,有親近感?!?/span>
“我和爸爸媽媽就用陜西話交流,我的陜西話說得很好?!眮碜怨_克斯坦的獅子王就很喜歡用陜西話和老師、朋友們交流。
語言是一種文化符號,是群體認同、維系感情的方式之一。來自東干族的學生們說著陜甘方言,用這一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維系著他們對故土的情感。
仰首雄關追溯文化魂
本次文化體驗活動,由甘肅省僑務工作處處長尹清敏和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武和平帶隊。武和平說:“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每年都組織東干族留學生開展省內外文化體驗活動,讓同學們參觀學習,切身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希望同學們沿絲綢之路把中國文化帶向中亞、西亞,走向世界?!?/span>
懷著對甘肅歷史文化的崇敬與熱愛,東干留學生沿著河西走廊一路向西。
“嘉峪關城樓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主宰,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河西第一隘口”――嘉峪關城樓前,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劉磊用獨具陜味的“普通話”一字一句地讀著解說牌上的文字。
來到中國半年,劉磊看了不少有關中國文化的書,但真正觸碰到中國文化遺產還是第一次,“距現在已經快700年了,還這么完好,古代的建筑師很厲害,原來我的祖先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度?!?/span>
“起初不知道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只覺得好聽。后來才知道這是取自中國很繁華的兩個朝代,便更加喜歡了。”唐宋是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留學生,他來西北師大已經兩年了,很喜歡中國文化,經常會看一些有關中國歷史的書,“我的祖籍國是中國,看中國的歷史就是在了解自己的祖先。”
沿著河西走廊一路走來,與大多數人一樣,馬林也最喜歡嘉峪關城樓:“從小聽爺爺奶奶說中國長城很雄偉,這是第一次親眼看到,非常震撼!很佩服祖先的智慧,很好奇千百年前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馬林用手機錄下了城樓的景觀,想要在回家的時候給家人看。
“文化認同是人們在一個文化共同體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對本群體最有意義的事物的肯定性認知?!眮碜詵|干族的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來自于共同的“血脈”。
心系兩“家”傳承“絲路夢”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來促進絲綢之路上各國家的經濟發展。參觀時我就在想,酒鋼公司和金川公司有這么好的技術和原料,我們國家能不能和他們建立合作關系?!眮碜怨_克斯坦的馬帝在參觀了酒鋼公司和金川公司后詢問,“希望我們可以做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合作的橋梁,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兩個‘同根’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敝袊撬墓枢l,哈薩克斯坦是他現在的家,他希望這兩個“家”都能夠更好。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馬磊更是已經“行動”了起來,在參觀完金川公司科技館后,他立刻大步趕上尹清敏問到:“我可以留在這個公司工作嗎?”得知金川公司在哈薩克斯坦有辦事處后,他用最喜歡的“棒”來表達心情,“很想留在中國工作,只要能夠留在中國?!彼f。
這次文化體驗活動,對于即將畢業的東干學生來說,是最后一次。歐麥爾來自吉爾吉斯斯坦,今年大四的他為了參加活動,專程從廣州乘飛機到達蘭州,又從蘭州乘高鐵趕到嘉峪關,和大部隊匯合,“我不想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很珍惜這次文化體驗?!边@個酷愛中國的男孩,假期在家都迫不及待要來中國。因為喜歡“娘家舅”,歐麥爾選擇了繼續學習漢語言文學,他說:“我報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希望可以留在這里,能夠為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合作與發展做出一點點貢獻?!?/span>
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促進了沿路各國的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更是帶給東干族青年關于兩個“家”共同發展的思考,為他們提供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和文化交流的復合型、國際性人才的平臺。而對絲路文化的了解,促使他們更好地扮演“一帶一路”使者角色。
來源: 中國甘肅網 時間:2017年4月19日 字數: 2201
原文鏈接: 【中國甘肅網】西北師范大學東干留學生:探尋絲路文化 做“一帶一路”使者
( 編輯: 薛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