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另类 ,韩国做爰无遮A片免费看_720完整版观看

欄目圖片

師大要聞

當前位置:首頁  師大要聞

百年師大,美麗的石頭會唱歌

體育館前、博物館前......
佇立在每一個讓您流連忘返的角落
它們沒有光亮的外表
卻是大自然得天獨厚的藝術品
它們有一雙雙會說話的眼睛
為您講述著西北師大的故事
它們,是一塊塊普通的石頭
但是,在西師人的心里
它們是魂牽母校的心靈寄托

 

山無石不秀,水無石不清。   

       踏入西北師大的校門,在行政一號樓背后,立著一塊紀念石。石頭上鐫刻著毛澤東的狂章“質樸”二字,是1989屆政治系校友于2009年7月捐贈給母校的。“質樸”二字,天真自然、敦厚淳樸,詮釋著母校孜孜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質樸石”長約1.7米,寬約0.3米,高約1.4米,約重兩噸。石質為黑白相間的變質巖,呈厚板狀,灰白色的顆粒是石英,灰黑色的是輝石。
 

知術欲圓,行旨須直;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行政一號樓的東側,是由曾任西北師范學院院長的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先生題詞的校訓石,石上鐫刻著西北師大的校訓“知術欲圓,行旨須直”。
       1947年,黎錦熙先生為《國立西北師院畢業同學錄》題詞:“知術欲圓,行旨須直;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其中,“知術欲圓、行旨須直”深刻地揭示了知、行、術、旨之間的辯證關系,并取歷史上形象反映西北地區自然風貌與人文特征的膾炙人口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圓”和“直”兩個意象,巧妙地表現出了對大學生知、行、術、旨方面獨特的精神期望。
       該石為紅柱石變質巖,由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12月捐贈,旨在紀念我校和定西市的校地合作。
       紅柱石是一種鋁硅酸鹽礦物,具有玻璃光澤,一般呈柱狀晶體。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沿著校園向東繼續前行,映入眼簾的便是“彩霞石”了。
       它是西北師大建校110周年之際,蘭州市校友聯誼會捐贈給母校的。百年師大,永葆初心,始終恪守育德樹人的優秀傳統,為祖國培養了數十萬高層次人才。
       這塊彩霞石長約2.5米,寬約0.3米,高約1.5米,約重十噸。遠看云霞繚繞,黑色條帶纏繞其上,經緯交錯相攜,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麗變幻,宛若一幅美麗的畫卷。

 

傳道授業解惑,立德立功立言。

       行至體育館前,一塊胖墩墩的“解惑”石,是計算機科學系1992屆校友贈送給母校110周年的生日禮物。
       石頭正面打磨光滑,刻有“傳道授業解惑,立德立功立言”兩行行草大字,充分展示了體育學子們蓬勃向上的精神活力和淳樸敦厚的治學品質,在碧綠的草坪上別有一番風味!
       此石為變質巖石英巖,含有少量長石、白云母和其它礦物,磨圓度良好,渾然天成。

 

廿載歲月再聚首,同窗共話母校情。

       再往東走,佇立在體育館北側的,就是學校黨委原書記劉基教授題字的“澤被秦隴”園林石。
       此石為眼球狀變質花崗巖,系我校1992屆政治系校友返校舉行紀念畢業二十周年聯誼活動時捐贈母校的。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在博物館、校史館前佇立的著名教育家李蒸先生塑像,是2002年10月白銀市校友捐贈母校的。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我校第一任校長李蒸先生,在國內最動蕩的時期,帶領師生一路自北平遷至西安,又從漢中城固輾轉遷至蘭州,在黃河岸邊建立了“依山傍水”的永久校址。
       李蒸像兩旁的花圃里,鐫刻著先生的題詞“繼往開來”“尊嚴師道”,這是他對師大人的殷切期盼和諄諄教誨。

 

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當您路過逸夫圖書館時,會看到館后草坪中悄然佇立的“晨讀少女”石。石上鐫刻著一位美麗、純真的少女,手握書卷,安靜閱讀。
       該石為通體白玉色的石英石,代表著少女的純真無暇。 與旁邊的圖書館交相呼應,美不勝收。在每一個清晨,陪伴著孜孜不倦認真晨讀的學子們。

 

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

       在田家炳書院樓前,有一塊“天外來石”,是1982屆和1983屆酒泉校友為慶賀母校百年華誕捐獻的。該石之所以命名為“天外來石”,是因為這是一塊珍貴的隕石。

   

蒙以養正,圣功也。  

       在我校東操場西南側對面的草地上,有塊沙礫均一、層理清晰、顏色一致的細砂巖“養正”石,是我校生物系1987屆校友敬獻給母校的禮物。
       《道德經》云:“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利萬物而不爭,則為善。教人向善,以養正氣。“養正”二字,體現了教育的至高目標。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
       每一個朝陽升起的早晨,每一個晚風輕拂的黃昏,當你徜徉在藝苑廣場時,鶴發童顏的晨練長者、張揚特質的藝術學子、活波可愛的學前幼童……都為您勾勒出一幅和諧美好的藝術畫卷。
       這塊“藝苑石”,作為廣場的門戶,日日夜夜為我們守護著藝術的大門。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在美術學院美術館前,有一塊“師恩石”,這是美術學院1994屆美術教育專業學子敬獻給母校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經風歷雨,才成十萬棟梁。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老師是心靈和智慧的引路人,大學是提升自我、錘煉精神的熔爐。
       讓我們把最真摯的祝愿送給我們的大學校園,獻給我們親愛的老師。

 

風雨潤桃李,黑白畫春秋 。

       這塊石頭,佇立在新校區的“紀念林”中。立于2014年10月,旨在紀念在我校召開的“第三屆西北聯大與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論壇”。
       西北聯合大學,誕生于抗日烽火中、民族危難時,從京津冀走來,在大西北扎根,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礎。
       我們紀念西北聯大,就是要傳承和發揚西北聯大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就是要繼承一直以來激勵著并將繼續激勵中國知識分子肩負責任、堅守職責的精神。

(編輯:孫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