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記】教育學院王慧:尊重和贊美——教育永恒的主題
我們到達實習學校——甘南州迭部縣旺藏鄉花園小學后的第二天,校長就給我們分配了教學任務。剛開始我被分到一年級當語文老師,同時負責一至四年級的音樂課。一個月后,由于學前班老師請長假,我如愿以償,被派去做學前班老師,一個人負責班里的十一名孩子。
第一堂課上,我讓孩子們每個人站在講臺上做自我介紹,有些孩子很活潑,站到講臺上說完后還主動唱歌跳舞;有些孩子比較害羞,在我的鼓勵下作了簡單的自我介紹。當李國慶上臺后,不論我怎么和他溝通,他都不說話。拼音課上,我講完課后給孩子們布置了作業。發完作業本后,大家開始認真寫作業。我在過道里轉著輪流給孩子們輔導。當我走向李國慶時,發現他一個字也沒寫,就在桌子上趴著。我問他為什么不寫作業,他不回答。當我問了兩三次得不到回答后,生氣地朝他喊了一句,他也只是抬頭看了我一眼又趴到桌子上。我從他的眼睛里看到了陌生和恐懼。我后悔了,作為一名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我這樣的做法無疑會讓孩子和我產生距離。于是,我讓他的同桌把我的話用藏語講給他聽,我抓住了這個機會和他多聊了幾句,給了他一根鉛筆后他依舊趴著不寫。后來我了解到,李國慶先天反應比較遲鈍,小朋友們嘲笑他的“六指”。從那天開始,每次寫作業時,我站在他身邊一筆一筆地教。他完成作業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每寫完一個拼音,我都會夸他“真棒”、“今天又進步啦”、“寫得真漂亮”……果然我的努力沒有白費,一段時間后他開始主動寫作業,寫得沒有其他孩子漂亮,可是他的每一筆都是認真用心書寫。我發現鼓勵和贊美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雖然學習上的問題有了改進,但是李國慶性格上的缺陷依然存在。于是,我在班會中“明令禁止”小朋友們取笑他,要和他做朋友,這樣才是乖孩子。取笑他的小朋友少了,然而他還是無法真正融入到集體中。每天,我在放學和做游戲的時候,都把李國慶的小手緊緊地牽著,讓他感受到老師的愛。當他表現好的時候,我會在小朋友們面前表揚他,給他一些小禮物作為獎勵。漸漸的,他產生了自信。
一天早上,我把餅干和杏子分給小朋友們,李國慶走上講臺來笑著對我說:“老師,我還想吃。”看到他臉上天真的笑容,聽著他主動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幸福感霎時從心頭溢出。看著此時這個愛笑、自信的小男孩。我想,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在頂崗支教的這一學期里,我不僅是代課老師,同時還作為班主任負責著學前班十一名孩子的學習、安全等各方面的管理。我對全班學生的性格做了大致的了解后,對他們進行不同的管理。對于李國慶這樣的學生,我采取了鼓勵、表揚的方法,管理比較寬松;對于班鄧、如丁交這樣調皮、好動的孩子,采取了嚴格的管理,用嚴格來保證他們的進步。
一天中午,我們班的班鄧、如丁交打破了學校公告欄上的玻璃。當時還沒到中休時間,副校長讓一名學生來宿舍找我,告知我學生闖禍了。副校長告訴我,我們班的學生打破了公告欄的玻璃,要我聯系家長在三點之前買好玻璃、安裝好,下午有教育局的領導來檢查。這是我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處理學生的事情,對我來說可謂是一件“大事”。我去辦公室找到了家長的聯系電話,告訴家長盡快來學校量好玻璃的尺寸、裁好玻璃后安裝。安裝玻璃處理完后,重要的是要教育學生以后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回到班里,我臨時給孩子們上了一節班會課。我把班鄧和如丁交叫到身邊,他們看見我嚴肅的目光低下了頭站在那里。我讓孩子們安靜坐好,聽他們講講。我問孩子們,他們做得對不對?如果做錯了,哪里做錯了?我們應該怎么做?
經過一學期的班主任實踐,我懂得了不論以什么樣的方式管理班級,尊重和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
甘南之旅讓我感受到了藏區人民的好客、淳樸,讓我在工作中學習到了不少知識。老師們認真、負責的態度,對于學生的愛心和真誠,也使我收獲了深厚的友誼,收獲了滿滿的愛心。我體會到作為一名老師的幸福,也更加堅定了做一名老師的信念。
(編輯:呂金霞)